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21-07-26   中国高职高专网 浏览次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思想品格优、技能素质优、双创能力优、发展潜力优”人才为目标,构建“七六五四三二一”大思政育人体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七进”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学校领导、机关党员干部、辅导员联系学生制度,出台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通过全面推行校领导、职能部门党员和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七进”:即“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与学生面对面,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心理工作状态,认真听取学生诉求和意见,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急事难事,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同时结合学生在入学教育阶段、专业学习阶段、顶岗实习阶段的学习、生活实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教育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人性化、定制化。

“六”项工程,层层夯实育人基础

立足学生工作实际,学校以“创新创业类、国学文化类、科学精神类、法律思辨类、生命关怀类、艺体审美类”六大类别为核心,打造“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育人教育、国防安全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六项育人工程。以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为主线,“横向”打通六项育人工作,“纵向”贯穿学生成长发展路径。以资助育人教育为例,学校近两年相继修订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实施细则》,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人人提供贫困证明”模式,精简为“提出认定申请”模式。为强化资助育人效果,自2013年起,学校连续8年开展资助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这也成为主题教育的品牌项目之一。2021年,学校组织开展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宣讲、资助书法作品大赛、资助视频大赛等宣传活动,覆盖诚信学风教育、诚信道德教育、金融诚信教育、诚信感恩教育等多种内容。学校还坚持资助与励志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选配优秀班主任与经济困难学生结对,提升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召开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受助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方式,激励学生自信自强、成人成才。

“五”大模块,增强学生教育获得感

结合“思想理论教育、成长成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国防安全教育” 等五大主题教育模块,构建40多个主题教育资源库,打造“168”主题教育模式,即各二级学院每年开展1次主题教育公开课、至少组织6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个班级每学年至少开展8次主题教育班会。学校充分运用线上平台召开“云班会”,运用PU口袋校园社会实践平台,所有主题教育活动的发起、报名与完结均实现网络化、数据化和规范化运行。2020年,全校累计发起主题教育活动4000余项,参与人数218000余人次,提升了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学生受教育的获得感。仅2021年2月以来,8个二级学院发起主题教育活动1019项,累计参与人数超过30000人次,实现主题教育实施情况的规范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另外,学生典型层出不穷,物联网技术学院丁强同学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0年5月,财经学院黄杨同学因抗击疫情的优秀表现,荣获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生、现役军人郁峰,连续一个多月投入抗击疫情的一线战斗,在疫情大考中书写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四”个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致力打造思政教育“主”课堂、团学组织“辅”课堂、校园文化“隐”课堂、网络媒体“新”课堂等四个思政课堂,探索构建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网络新课堂一体贯通、无缝对接的立体思政育人网络。一是通过思政教学结合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生专业、地方文化,着力打造思政课“主”课堂,实现思政课堂前沿化、个性化、区域化和网络化,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学生“四个自信”。二是依托学生社团,着力拓展思政教育“辅”课堂。成立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社,开展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学生社团思政教育功能。三是立足学生发展需求,着力推进思政教育“隐”课堂。依托无锡院士馆、万迪文化广场等文化教育场所,出版文化育人丛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四是推进网络媒体运行,活跃思政教育“新”课堂。通过“团聚职院”“星火燎原”“锡心相伴”等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教学、学习、生活等信息服务广大学生。

“三”个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围绕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围绕学生发展核心,整合学校、企业、社会资源,柔性引进大国工匠顾秋亮、省技能大师黄成在校开设“技能大师工作室”,聘任产业教授、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实现学业导师与企业导师融合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以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创新教育与企业项目融合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多圆同心,三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校与品牌企业合作成立开源创新学院,以“汇集优秀生源、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打造杰出人才”为理念,促进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培养思想品德好、技术应用能力强、技艺精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两”大职能,筑牢主课堂育人阵地

学校以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点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两大职能,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地位,以思政课为核心促进各课程协同育人。举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主题沙龙,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定期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意识形态研判会,共探思政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党课、形势政策课,大国工匠、技能大师面向新生开设专业课,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传授深度融合。学校着力提升思政队伍能力水平,细化落实辅导员师生比1:200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师生比1:350配备要求。配齐配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以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选举为契机,全面完成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在每个二级院系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专门负责院系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院一品牌,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按照“结合专业学习、融入思政教育、培养人格能力”的总体思路,重点建设一批能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凝聚学校文化特色、具有示范性和可持续性的学生工作品牌,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发展实际,打造“一院一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强化品牌效应,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开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新局面。学校坚持“一院一品”品牌化、工程化、项目化运作模式,各二级学院自主申报,经由校团委审批后,以院校共建的形式,给予资金、组织、宣传方面的扶持,扎实有力推进项目建设。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推广,坚持传承与创新,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作用,各学院围绕“一院一品”,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通过对“一院一品”的精心培育和重点扶持,从不同角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培育了大学生合作养成精神。

近年来,学校“七六五四三二一”育人体系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凸显新成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显著提升。每年有43%的大学生申请入党,有245名加入党组织;学校首批入选江苏省“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专家顾问高校,率先实行实践学分,实现了全员参与,年均参与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人次达20万人次;创新创业竞赛成果丰硕,获得 “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赛项特等奖、一等奖30余项的优秀成绩。面向新时代,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育人体系内涵建设,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